2018年,黄埔江畔,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融通大门越开越大。
日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沪召开,为期6天,来自全球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境内外采购商“买买买”,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超过40万亿美元。
同期,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三大利好消息接连传来。
上海,这座最早闻名于唐筑海修堤,宋开海上丝路的城市,再次荣登C位。
然而,关于创业一直有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萦绕:上海到底有没有互联网基因?错失BAT,海派创业跌入互联网创业城市鄙视链底端。由于,百年来中西文化、经济的交融,上海一直又在追光灯下。
上海互联网创业不能?
纵观中国互联网企业当前“局气”,阿里兜兜转转定居杭州,腾讯驻扎深圳,皇城脚下从来不乏天之骄子,百度、京东、小米、美团点评统统在册。然而,上海呢?
时间线拉长,曾经上海籍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在少数,易趣、亿唐、榕树下、九城盛大也曾叱咤风云。然而,荣光不保,随着新蛋网、丁丁地图、百姓网、易迅等被拍死在沙滩上,陆续有美团与点评合并,高管黯然离场,一号店归于京东麾下,沦为鸡肋,德佑被链家收购,安居客被58收购,饿了么并入阿里……
几乎每一年都有关于上海互联网创业“轮回”的话题:上海没有互联网、上海不相信互联网、上海没有互联网基因……类似相关主题文章,在一时间内刷爆网络,引来众多讨论。
一直以来,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需要“野蛮”加持,需要冒险、ALL IN、重点突袭。与之相对的是,处在江南鱼米之乡、物质丰盈的上海,虽然有着农耕社会典型的细腻、勤劳特质,但面对这种“野蛮”的游牧式突袭战场,讲规矩守规则的海派互联网创业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并实践。
人人都知BAT确实是创业的巅峰之梦,但没有BAT并不代表没有互联网。
若必须要用成果说话,如今上海的互联网企业也是强手如林。在上海的互联网企业头部阵仗中,有OTA老大携程,旅游行业全面开战,最终笑傲江湖;有互联网音频行业龙头蜻蜓FM及喜马拉雅,沪上独占;有二次元第一阵营中的B站;有电商新贵拼多多在巨头林立中杀出一条血路;有“逆袭者”哈罗单车成功实践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有“浴火重生”再次绽放的小红书;有渠道下沉、刷下27个月IPO记录的趣头条……作为后进者,他们高歌猛进,在短短时间内,成长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
上海的互联网新兴力量正不断崛起,加入到上海互联网创业代表序列中来。
新兴力量之高效崛起
2018年,有一种速度叫拼多多。不到三年时间,拼多多这个电商新巨头,在上海这片创业沃土上横空出世。拼多多速度,一定程度上,直接驳斥了上海没有互联网创业土壤的论断。一时间,电商头部品牌企业纷纷向拼多多看齐,在电商江湖中席卷起一股拼购之风。
在共享单车行业,作为后来者的哈罗单车,在发展策略上,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选择从二三线城市切入而不是北上广。这个战略为哈罗单车日后逆袭反超摩拜、ofo打下关键基础,加之重视精细化运营和具备盈利能力,哈罗单车在杀成一片红海的共享单车行业中迅速崛起、登顶。
还有沪上“网红”小红书,在电商格局已定的当下,在社交这个落点上形成自己的壁垒,基于在美妆、时尚等深耕UGC内容,以此形成了较有粘性的社交关系,进而实现业务高效发展,最终完成商业模式变现。在电商行业中找到不同角度切入,走出一条成功道路。
观察近年来崛起于上海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无论是拼多多、哈罗单车,还是小红书,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即作为后入局者,仍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保持高效扩张性发展,在一片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究其原因,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表示,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商业城市,政府积极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规范的指导引导,在政策上、服务上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支持,创造了优越的营商环境。
1、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据解放日报,2018年以来,上海市实施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和53项政策措施,加快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效、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世界银行最近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全球排名上升32位跃至第46位,其中上海作为样本城市权重高达55%。
2、 商业文明厚积薄发
上海本就是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商业文明是这座城市优质的基因之一,现更是发展成为一个商业高度成熟发达的城市。分享一组数据,2017年上海的社会零售总额为近12000亿元,杭州和深圳均为6000亿元左右。作为中国经济重镇,上海在经济转型和消费拉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上海经济已经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提升。
高度成熟完备的商业体系以及富裕的市民阶层,携手为沪上互联网创业公司提供了肥沃的商业土壤,比如新零售率先在上海试水,各色智慧门店、无人值守店在沪上遍地开花。
3、 更具国际视野胸怀
另外,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汇聚全球优渥的品牌、资金、人才、技术。
据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当前上海国际零售商集聚度达54.4%,国际高端知名品牌集聚度超过90%;上海外资企业总数为4.76万家,地区总部616家,研发中心419家。在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里,创新升级的企业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和环境,有足够优秀、足够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操盘,在公司战略上更具国际视野和胸怀。
回顾过去两年,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感召下,上海不断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投身于“互联网+”创业浪潮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实践于创业项目之中,丰富上海互联网企业生态。
4、 关注商业本质传统
上海商业市场还有一项优秀传统值得称赞,那便是海派企业家们,包括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司的CEO们无不“关注商业本质”,在互联网创业“烧钱”大潮中,俨然一股清流。关注商业本质,精打细算,关注生意增长,在互联网“大跃进”时期,难免会被解读为“小家子气”;但是在创投领域资金收紧的情况下,“关注商业本质”就显得格外珍贵。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第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上海独角兽企业上榜41家企业,总估值近6500亿,仅次于北京。拼多多、趣头条等上海新兴互联网企业,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成功实现IPO,它们都是上海创新互联网企业的“代表作”,彰显了沪上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张力。
在上海互联网创业企业中,在拼多多、趣头条身后还有一系列垂直赛道上的优秀选手,在各个细分领域开疆拓土。它们或许站在巨人肩膀上,积蓄力量,或者在垂直赛道上拱起一个个“不可能”,让它落地成为可能。
如日前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怪兽充电,成立仅一年多时间,便已入驻全国600多座城市,深入数十万商家消费场景,服务7000多万用户。还有动图行业第一的动图宇宙,目前已经接入微信、支付宝、天猫等国民级应用在内的超过3500款APP,日均调用量超5亿。
还有网络互助的康爱公社、小程序赛道的掌会小程序、靠谱好物等,它们在看似密不透风的巨头挤占之下,不断找到突破口,上海互联网创新型企业的功劳簿上应该有他们的一席。
这正是互联网的特性,这些不断突破的“后进者”力量,在互联网企业的迭代创新中,推动着世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上海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名片。
激荡岁月三十载,沪上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潮落潮又起,从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深埋心底的互联网创业雄心。
当下,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对垒之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思维活力带来更多的是未来的期许。而当世界聚焦在上海之时,全球化道路更加通畅之时,海派创新互联网企业正在归顺到舞台中央。在海派互联网未来蓝图中,类似拼多多、哈罗单车、小红书、怪兽充电等互联网创新企业,一定还将会不断涌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