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共享单车领域,再次印证了这一互联网铁律。

根据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Trustdata最新发布的《2017年4月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共享单车行业4月新增的1200万用户份额中,40.4%的新增用户份额来自ofo,32.8%的新增用户份额来自摩拜。

这一数据意味着,ofo除了在既连续8个月用户环比增速指标超过摩拜之外,实现了对摩拜新增用户绝对数的超越。很快,“橙黄”大战的格局或被改写,ofo或将以更胜一筹的状态登顶共享单车行业。

唯快不破神话

ofo率先在2015年校园原创“无桩单车共享”模式,并在校园成功运营。摩拜率先走进城市服务大众,加上ofo也从校园走进城市迅速引爆共享单车行业,在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方面,共享单车不仅激发了刚需,更是让遍布大街小巷的靓丽自行车引来了关注。

更多的追随者闻风而来,超过20亿美元的资本涌入,共享单车行业在争议中闪电奔袭。远超七彩色的共享单车旋即进入了“战国”模式,但作为先行者,ofo与摩拜,成为了这一行业的翘楚。虽然最早进军共享单车领域,但ofo在进军社会上的时间稍晚,丧失了不少先发优势。

但这一格局正迅速改变。

根据《报告》,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4月份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月新增用户超1200万,用户付费意愿也在不断增强。而且,共享单车日活跃用户规模已接近网约车,成为最重要的共享出行方式之一。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共享单车在2017年Q2季度末将有望超越网约车,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共享出行方式。

但在共享单车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变化:ofo4月用户环比增速高达55.1%,高于摩拜的38.2%:而月度用户增速则为摩拜的1.4倍,这一指标已是连续第8个月超越摩拜,成为了持续增长最快的共享单车平台。

另外,随着共享单车的渠道布局下沉,2017年4月,二线城市用户规模发展迅猛占比达到40.3%,相比去年10月的12.9%,提高了27.4个百分点,涨幅明显。而且共享单车在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已经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成为共享单车市场最重要的增量市场。

Trustdata最新4月数据还显示,共享单车用户日充值笔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峰值达127.7万笔,周末及节假日会出现阶段性高峰。随着用户付费习惯的不断强化、新盈利模式的不断探索,共享单车长期被诟病的盈利难题或将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竞争看起来水平相当,但ofo正以一种“唯快不破”的方式超越摩拜,4月数据显示,二者月活用户数均增长至1500万左右,总体上遥遥领先其他共享单车企业。

ofo除了在月活用户数已与摩拜不相伯仲之外,更是在两大关键指数(环比增速、月新增用户)上远远超越摩拜,这应该引起后者的思考。

谁的未来?

地歌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明确指出,在共享单车领域,彰显的是移动互联网APP+场景的新模式,而这一领域,也将出现继网约车之后的互联网与现实经济形态的冲突与监管。

共享出行领域,除了原则上并不属于企业的共享单车押金之外,单纯从盈利模式上很难实现突破,同时也要受到城市容量、信用标准建立与放大、激烈竞争、监管、单车损耗等诸多运营难题。

而面对难题之中,谁率先进入并占领中国庞大的城市群体就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率先占领城市并布局众多的平台,才有机会赢得更多的用户群体,更为重要的是,才能在接下来的城市容量大考中占得先机。

相比于三年免维护的每辆6000元成本的摩拜单车,ofo以其轻便好骑的低成本小黄车迅速追击,尽管这会如市场所反映出损耗,但ofo却赢得了巨大的用户量与铺下更多的城市。毕竟,规模化的市场竞争阶段,还是要看谁能满足更多用户出行需求。

ofo以300元左右单车成本快速布下的众多车辆,没有电子锁可在后期加装电子锁,损耗了也就当教育了市场,但获得了用户,市场扩大了。

这正是ofo的竞争之道:轻模式运营,唯快不破。

相较于文艺范的摩拜,ofo以其年轻时尚为切入点的市场似乎正迎来更多活力。其大胆而突进的市场进入,不仅在国内,更是第一个冲向海外;在与富士达签订1000万产能、与凤凰签订500万台产能之后,更是让ofo的单车硬件研发设计再升级,而且还占据了共享单车行业70%的产能,为市场扩张提供足够的服务基础。

在供应链产能占优下,ofo市场单车总量已达600万,已经超越了摩拜的450万辆。而且ofo已在全球4个国家100座城市开展业务,摩拜仅在中国和新加坡的80座城市布局。据悉,ofo今年还将进入20个海外国家,200座国内城市连接2000万辆共享单车。随之而来的ofo月度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速、盈利能力等各方面指标,也自然会很快领先,楚汉争霸的局面可能也将彻底改写。

在共享单车领域,尽管有着数十家企业在竞争,但它们所面临的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区别在于,任何城市都将面临城市容量问题,即城市总人口和与之匹配的单车总量的问题。

这一刚性区别,决定监管层将对这一领域进行强力引导与设定准入条件,而在这一监管条件出笼之前,获得“先行船票”就变得至为关键,在这样的时段,选择“以速度第一”的竞争策略,当然是最优选择。

这一刚性区别也将决定整个行业走向,因为这个领域容不下太多的“共享单车”,有权威人士表示,这一领域可能最终只剩两三家企业,甚至只剩下一家企业。

依此逻辑,ofo、摩拜之外,其它共享单车企业,可能都将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许多资本也将沦为炮灰。

市场一度传出ofo、摩拜合并的消息,即使二者均独立发展,但其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免押金、免费骑车、激励红包、各种奖励等竞争手段亦将层出不穷,而这种竞争,也很快将进入实力的竞争,市场存量的竞争。这种竞争背后,自然就会出现碾压式的“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状态。

尽管现在断言ofo还是摩拜成为最终胜者还为时尚早,但4月数据已是一个明确“拐点”信号,这一信号,对于落后者摩拜,已是一个响亮的警钟,毕竟,得用户者得天下。

不想错过新零售资讯?赶紧关注地歌网!

推荐阅读:《热点 | 金立会是手机行业的下一匹黑马吗?》


上一篇: 热点 | 刘军回来了,联想的MBG去哪儿了?
下一篇:观察 | 天猫超市、联华超市双剑合壁,阿里新零售落地攻势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